反诈防骗网

反诈防骗网

警惕!暑假十大高发骗术曝光,有人一夜损失数万元

匿名

警惕!暑假十大高发骗术曝光,有人一夜损失数万元...

暑假来临,当学生们欢天喜地迎接假期时,诈骗分子也在"加班加点"设计新骗局。近期,多地公安机关发布紧急提醒,暑期诈骗案件进入高发期,学生、家长和老年群体成为主要目标。

湛江公安部门统计显示,暑假期间兼职诈骗、机票退改签骗局和游戏装备交易诈骗同比上升30%。骗子们精心设计的陷阱,让不少人在短短几分钟内损失数万元积蓄。

今天,我们梳理出2025年暑期十大高发骗术,用真实案例为你敲响警钟!

01兼职骗局:馅饼变陷阱

"在家动动手指就能月入过万!"2025年5月,湛江某高校学生小覃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线上居家客服的信息。工作时间和收入都很诱人,她立即联系了"公司客服"。

客服告知小覃需先预付228元完成入职前任务,完成后不仅返还预付金,还能额外获得88元奖励金。小覃扫码支付后觉得不对劲要求退款,却陷入更深的陷阱。

假客服引导她加入聊天群与"财务"沟通退款。对方要求她开启屏幕共享功能,以"账户流水异常无法退款"为由,诱导她在多个平台购买超市卡、礼品卡,并要求提供电子卡账号密码。当小覃按要求操作后,对方立即将她拉黑。

警方提醒:网络兼职凡要求先交钱的都是诈骗!不要相信"低投入、高回报"的噱头,寻找兼职应通过正规渠道。

02机票退改签:旅行前的噩梦

2025年3月,大四学生小陈购买了从湛江到沈阳的机票准备毕业旅行。临行前,她接到"航空公司客服"电话,准确报出她的航班和个人信息,称航班延误可改签并赔偿300元。

小陈不假思索登录对方提供的网站操作,提供了收款码。对方以"收款码无法使用"为由,要求她下载一款会议APP并开启屏幕共享。在"客服"指导下,小陈打开银行账户进行操作,几分钟后收到银行扣款短信,存款被洗劫一空。

警方提示:航班变动信息务必通过航空公司官网、官方APP或客服电话核实。航空公司不会要求下载第三方软件操作,更不会要求开启屏幕共享。

03游戏交易:虚拟世界的真实骗局

2025年5月,在校大学生小李在网上售卖游戏账号。很快,"买家"联系她并发送邮件链接,要求通过该链接下载屏幕共享软件。

小李下载软件开启屏幕共享后,对方以需要垫付押金为由要求支付199元。随后多次以"银行流水不足"为由诱导她转账、购买电子购物卡。当小李按要求操作后,对方消失无踪,她才意识到被骗。

警方提醒:买卖游戏账号或装备,务必在正规游戏平台交易,切勿私下转账。对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商品要提高警惕,切莫贪小便宜吃大亏。

04"扶贫金"陷阱:老人成诈骗帮凶

2025年4月,北京丰台区70多岁的王某被不法分子盯上。骗子以"帮助申领国家扶贫金"为诱饵,骗取老人信任后,以操作手机提交申请为由,实际利用其账户转移诈骗资金。

当居民赵女士被诈骗10万元报案后,警方发现收款账户竟属于同辖区的王某。老人暗中录下的视频成为破案关键,画面显示邓某等人冒用王某身份进行转账操作。警方迅速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。

警方提示:国家政策补贴从未设置"先缴费后领取"门槛,凡以"扶贫金""百万保障"等名义索要账户信息或要求转账的均属诈骗。

05"安全账户"骗局:差点失去养老钱

"你涉嫌洗钱,必须将存款转入安全账户!"近日,在建行济南起步区支行,60多岁的李阿姨接到自称"警方"的电话后,惊慌失措地准备转账。

柜员察觉老人神情异常、言语紧张,立即安抚情绪并联系反诈中心。经核实,这是典型的 "冒充公检法"诈骗。工作人员耐心解释后,李阿姨才恍然大悟,保住了养老钱。

银行提醒: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,更不存在所谓的"安全账户"。凡要求转账至此类账户的,都是诈骗!

06"培训机构退费":新型现金骗局

2025年2月7日,山东聊城一名货运司机接单时发现异常——发货人全程被电话"遥控指挥"。他果断将包裹送派出所,打开后发现礼盒内藏匿7万元现金

警方联系发货人李女士,她起初不承认被骗。原来,李女士2023年报名的培训机构突然联系退费,要求她下载基金理财APP,以"购买基金+增值返利"形式退还学费。小额试水获得返利后,她投入3万元,被告知操作失误需再买7万元基金。

因线上支付受限,骗子要求她通过货运公司寄送现金。多亏司机警觉,7万元才未被骗走

07社交平台诈骗:花样百出的陷阱

2025年6月,学生小王在闲鱼平台购买演唱会门票,添加卖家QQ后支付1299元。对方以"账号异常导致银行卡冻结"为由,索要手机银行账号密码,结果卡内万余元被转空。

同月,13岁中学生小月在短视频平台看到"免费领取游戏皮肤"广告,添加对方QQ领取皮肤后,骗子称"未成年人操作致公司账户被冻结",威胁其缴纳"解冻金",骗走其母亲微信中7000元。

警方提醒:勿轻信非官方渠道的交易信息,不添加陌生联系方式,不下载不明APP,更不开启屏幕共享功能。

08高收益投资:80%回报的诱惑

"投资回报高达80%!还有免费旅游!"2025年初,70多岁的张老伯急匆匆走进浙江某银行要取8万元现金投资。柜员发现异常,耐心询问后老伯才透露实情:朋友已拿到高额利息,催他一起"发财"。

工作人员结合反诈案例讲解,指出这是典型的"投资返利"养老诈骗。在劝说下老人放弃取款并报警,避免了损失。

银保监提示:年化收益超过6%就要警惕,超过8%很危险,超过10%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。老年人投资务必与子女商量。

09暑期工陷阱:未成年人的第一课

2025年6月,多名17岁左右学生向媒体反映:他们应聘外卖员时,没细看合同就把手机交给对方操作,用"先用后付"租了电动车及装备。结果工作没找到,反背上数千元债务,还遭"法务公司"催收。

调查发现,这些所谓的法务公司根本不具法律资质,发送的"已起诉"短信多为虚假,目的是利用未成年人对诉讼的恐惧索要钱财。

律师指出:未成年人未经家长同意签订的租赁合同无效。若遇类似情况应报警,而非还款。

10假客服诈骗:屏幕共享的危险

2025年6月,13岁的中学生晨晨想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,在短视频平台扫码入群后,偷拿母亲手机扫描对方二维码,被转走6700余元。骗子威胁称不继续扫码将面临巨额赔付,晨晨害怕才告诉家长。

同月,学生小刘在抖音收到自称"警察"的私信,称其游戏账号因刷礼物被举报。害怕的小刘拿来家长手机开启屏幕共享,按指示转账近1。5万元。

网警提示:国家机关不会通过社交平台办案,更不会要求转账或开启屏幕共享。家长应保管好支付密码,并告知孩子防范此类骗局。

筑牢反诈防火墙(提醒)

这个暑假,诈骗分子利用学生放假、家长忙碌、老年人孤独等特点,精心设计各类骗局。从上述案例可见,骗术虽花样翻新,但核心始终是 "要钱"

牢记反诈 "三不一多"原则:

不轻信:陌生来电不轻信

不点击:不明链接不点击

不透露:个人信息不透露

多核实:转账汇款多核实

尤其是涉及屏幕共享、转账汇款等操作时,务必提高警惕!发现被骗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,黄金半小时是追回资金的关键期

请将本文转发给家人朋友,特别是家中有学生和老人的朋友。多一人看到,少一人被骗!让我们共同筑牢反诈防火墙,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暑假!

(案例来源:公安机关及法院公开报道,旨在公益反诈宣传,涉案人员均为化名)


推广】项目分享交流群
QQ扫码进群,获取最新项目资讯

标签:

发布评论 2条评论)

  • Refresh code

评论列表

2025-07-01

警惕!暑假十大高发骗术曝光,有人一夜损失数万元...

2025-07-01

暑假来临,当学生们欢天喜地迎接假期时,诈骗分子也在"加班加点"设计新骗局。近期,多地公安机关发布紧急提醒,暑期诈骗案件进入高发期,学生、家长和老年群体成为主要目标。 湛江公安部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