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诈防骗网

反诈防骗网

近期,这15名学生损失惨重!这个暑假,孩子们正在遭受骗子的疯狂“猎杀”!

匿名

近期,这15名学生损失惨重!这个暑假,孩子们正在遭受骗子的疯狂“猎杀”!...

暑假已至,孩子们卸下学业压力开启放松模式,可诈骗分子也盯上了这群防范意识较弱的学生,借着假期掀起“骗术狂欢”。据各地警方通报,仅7月上旬就有15名学生遭遇诈骗,损失从数百元到数十万元不等。这些案例警示着家长和学生:务必绷紧防骗弦,守好自己的“钱袋子”!

案例一:QQ群里的“卧底警察”,卷走25万余元

7月4日,湖北阳新高二女生石某加入一个QQ群后,被一名自称“卧底警察”的人添加好友。对方精准报出她的姓名和身份证号,声称“你涉嫌网络诈骗,已立案调查”。石某又怕又慌,按要求先将自己5000多元生活费转入“安全账户”。紧接着,对方又报出其母亲马女士的信息,威胁“不转母亲银行卡里的钱,就立刻抓你去派出所”。被逼无奈的石某偷偷拿过母亲手机,用短信验证码破解支付密码,将两张银行卡里的25万余元全部转出。对方还反复警告“这事必须保密,告诉家长就按抗拒调查处理”。直到7月7日,马女士接到警方提醒电话,才发现两张银行卡余额清零,石某这才哭着说出真相。

案例二:“同学姐姐被撞”?实为微信盗号骗钱

7月6日,谯城区的康同学收到一条微信消息,发信人是“同学”:“我姐被车撞了,急缴5500元住院费,电话打不通,你先帮我转一下。”康同学赶紧拨打电话,却无人接听。在对方连续催促下,他用家长手机转了5500元。可到了晚上,同学打来电话说“微信被盗了”,康同学这才惊觉被骗,此时转账已无法撤回。

案例三:高价收游戏账号?实为套取验证码转走2万

7月2日,谯城区周同学刷短视频时,看到“高价收游戏账号”的广告,私信咨询后得知自己的账号能卖258元。对方称“必须走平台交易”,发来一个钉钉会议链接让他加入。“平台客服”说“卖家要验证资金能力”,指导他打开家长的支付宝、微信截图余额,随后又以“账号激活”为由索要银行卡验证码。周同学一一照做,对方说“24小时到账”。可当晚,家长就收到银行短信,卡内20700元已被转走,此时钉钉会议早已结束,对方也失联了。

案例四:王者荣耀“违规登录”?吓得学生转了近千元

7月8日,西林县某校初三学生用奶奶手机玩王者荣耀时,游戏聊天界面突然弹出“客服”的添加申请。对方称其“未成年人登录违规”,还发来标有“净网办”字样的通知,威胁“不配合处理就列为网逃,叫派出所去学校罚款”。学生吓坏了,在语音引导下连续5次扫码支付,共992元。对方还说“明天必须再转1000元才能销案”,学生心生怀疑告诉姐姐,才知被骗,此时对方已撤回收款码并拉黑好友。

案例五:添加“明星微信”?被“警察”威胁转走1.5万

7月8日晚,五年级学生王某用奶奶手机刷视频时,看到评论区有“添加明星微信”的留言,便加了好友并被拉进微信群。不久后,他接到陌生电话,对方自称“警察”,说王某“泄露明星隐私”,威胁“不配合调查就抓你爸妈坐牢”,还不让告诉家人。王某吓得在房间里单独操作了一个多小时,按对方要求修改奶奶微信支付密码,连续扫码转账15000元。直到奶奶要用微信付款时发现余额为空,王某才哭着说出实情。

案例六:快手领免费皮肤?扫码后被骗近2万元

7月7日21时,西林县9岁的杨某用爷爷手机刷快手,被“扫码免费领游戏皮肤”的视频吸引,私信对方后开启了视频聊天。对方在视频里不停催促扫码,杨某被迫连续7次扫码支付9196元。爷爷拿回手机时,误扫对方弹出的收款码被扣400元,才发现视频已挂断,对方也失联了。第二天中午,爷爷手机又被自动扣款13笔共9614元,经查是对方通过之前的扫码植入了自动扣款程序,杨某累计被骗19610元。

案例七:“宋雨琦律师”找上门?小学生被骗4万多

7月4日,西林县某校小学生张某刷抖音时,看到“明星宋雨琦QQ号泄露”的视频,便添加了视频中的QQ号。对方自称宋雨琦的律师,发来“报案回执”照片,称“QQ号泄露案已立案,你是嫌疑人之一”,要求配合洗清嫌疑。张某害怕被牵连,按对方要求拿家长手机操作,在视频引导下多次转账,共40000余元。对方还威胁“不准告诉家长,否则立刻让警察来找你”,直到家长查账单时才发现被骗。

案例八:招小学生打游戏素材?共享屏幕后转走1万多

7月7日下午,南通朱同学在游戏大厅看到“招小学生打素材,送炫酷装备”的消息,添加对方QQ后接到语音电话。对方自称游戏主播,说“教你领装备”,让朱同学加入腾讯会议并开启屏幕共享。在对方“指导”下,朱同学打开爷爷的微信、支付宝,还念出了收到的短信验证码。不久,爷爷银行卡就被扣走1万多元,对方谎称“操作失误,再转5000元就能退回”。幸好朱同学妈妈及时回家发现,制止了后续操作,此时已损失1万多元。

案例九:领“元梦之星”皮肤?被威胁转账“解封”

7月1日至2日,柘荣县学生李某在快手与昵称“鱼兔”的陌生人聊天,对方以领取“元梦之星”游戏皮肤为由,让他拿家长手机操作。当李某按指引做完“任务”,对方突然称“操作不符合要求,会冻结账号和银行卡资金”,逼着他继续转账“解封”。7月3日,家长查看手机时发现微信和银行卡有多笔不明支出,经统计累计损失16000元,此时李某才坦白被对方连续两天催促转账的经过。

案例十:添加“明星QQ”?涉嫌“扰乱私生活”被骗8千

7月7日,小学生江某刷到“可添加明星QQ”的视频,添加后,对方自称“民警”,说江某“频繁添加明星账号,涉嫌扰乱私生活”。为“配合调查”,江某按对方要求拿父母手机,泄露了银行卡信息和短信验证码,导致8000余元被转走。对方还警告“敢告诉家长,就记录档案留污点”,直到家长收到银行短信才发现异常。

案例十一:免费领皮肤要下载“云闪付”?10分钟被骗5千多

7月7日,小学生李某刷快手时,被“免费送游戏皮肤”的视频吸引,添加对方后,被要求下载“云闪付”和“AirDroidRemoteSupport”。对方发来了“公安机关传唤证”照片,威胁“不配合操作,就让警察把你爸妈带走”。李某吓得开启屏幕共享,按对方指引操作父母手机,短短10分钟内被转走5000余元,对方删除好友后,李某才敢告诉家长。

案例十二:和平精英“免费送皮肤”?共享屏幕转走6万多

7月2日,西林县某校小学生张某用家长手机玩《和平精英》时,收到“客服”私信称“免费送限定皮肤”,通过快手加好友后,被要求下载腾讯会议APP。对方以“验证账号”为由,让张某开启屏幕共享,随后引导其打开微信钱包,索要6位数字验证码。短短几分钟,张某父亲账户上的6万余元被分4笔转走,对方随即删除所有联系方式,等家长发现时,聊天记录已被清空。

案例十三:“扶贫基金返现”?买耳机相机后被拉黑

近日,攀枝花市初中生王某在小红书刷到“扶贫基金公益活动,捐款返现”的帖子,对方称“捐0.88元返28元,捐22元返222元”,还附了二维码。王某扫码捐150元后,对方说“要继续做任务才能返现”,承诺“完成后返3000元加本金”,并发来收货地址,让她用花呗在淘宝买10副苹果蓝牙耳机和1个索尼相机。王某下单后被拉黑,因害怕被骂没告诉母亲,直到母亲收到花呗还款通知,才发现损失14589元。

案例十四:玩“崽崽ZEPETO”中病毒?远程转走1万多

7月7日,丹阳镇润州村一名小学生用奶奶手机玩“崽崽ZEPETO”时,有陌生人添加游戏好友,说其“手机中病毒,会锁定家长银行卡”,还恐吓“不处理就被警察抓走”。在对方威胁下,小学生下载腾讯会议并开启屏幕共享,骗子远程操作手机接收验证码,将奶奶银行卡内1万余元转走。对方还逼着他“不准告诉奶奶,否则病毒会立刻锁卡”,直到奶奶去银行取钱时才发现余额为空。

案例十五:免费领“准高三书籍”?被当“嫌疑人”骗走5千

7月7日,柘荣县学生孙某在家刷快手时,看到“准高三学生免费领书”的广告,私信后被拉进快手聊天群,随后又被引导至QQ群。进群不久,群主称“群内有人被骗,所有人都是嫌疑人”,并发来警察证件照片,要求添加私人QQ“配合调查”。孙某添加后,对方说“不按要求操作就通知学校”,逼着他用家长手机扫码转账“洗脱嫌疑”,连续5次扫码后共损失5000余元,对方收完钱就拉黑了QQ好友。

警方防骗指南:

牢记“三不一多”原则

1. 不轻信:对网上各类“客服”“警察”“律师”等身份保持高度警惕,哪怕对方出示证件、开启视频,也不能轻易相信;

2. 不点击:不明链接、二维码可能暗藏木马病毒,一旦点击或扫码,可能导致手机被控制、信息被窃取,坚决不要碰;

3. 不转账:无论对方以何种理由要求转账、发红包,或是索要银行卡密码、短信验证码,甚至要求开启屏幕共享,都要坚决拒绝;

4. 多求助:上网时遇到任何可疑情况,第一时间告诉家长,家长是最可靠的后盾,不要被对方的恐吓吓住而隐瞒实情。

权威点评

针对暑期学生诈骗案件高发的情况,公安部刑侦局反诈专家指出,此类案件具有鲜明的“学生靶向性”:诈骗分子精准利用未成年人对游戏福利、明星动态的兴趣,以及对“警察”“官方客服”的敬畏心理,通过“利诱+恐吓”双管齐下实施诈骗。从案例来看,未成年人对“验证码即资金密码”“屏幕共享等于暴露隐私”的认知严重不足,这是被骗的关键原因。

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建议,家长需履行好监管责任:

一是尽量不要让孩子单独使用绑定银行卡的手机,及时关闭非必要的自动扣款功能;

二是反复向孩子强调“三不一多”原则,结合真实案例讲解诈骗套路;

三是与孩子建立信任,让他们遇到恐吓时敢第一时间求助。

学校也应利用暑期安全教育契机,通过短视频、情景剧等形式开展防骗教育,让防骗意识真正走进孩子心里,共同为学生筑牢暑期资金安全防线。


推广】项目分享交流群
QQ扫码进群,获取最新项目资讯

标签:

发布评论 2条评论)

  • Refresh code

评论列表

2025-07-12

近期,这15名学生损失惨重!这个暑假,孩子们正在遭受骗子的疯狂“猎杀”!...

2025-07-12

暑假已至,孩子们卸下学业压力开启放松模式,可诈骗分子也盯上了这群防范意识较弱的学生,借着假期掀起“骗术狂欢”。据各地警方通报,仅7月上旬就有15名学生遭遇诈骗,损失从数百元到数...